杏鑫股待遇_职业倦怠期来袭?!这份自救指南请收好!
你是不是总有不想动、不想工作,甚至大脑停止思考,像葛优瘫一样,好像这个世界与我们毫无关系的状态呢?你以为是天气太热,不,那是你的工作倦怠期来了。
在充满市场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工作倦怠已经成为世界普遍现象。这种症状在职场人身上经常发生。
可是,我们都知道,这样的精神状态不好,有些人“倦怠”可能会几天或者一周,甚至更严重的人会长期倦怠,一辈子浑浑噩噩,处在精神不济的状态中。
一、职业倦怠的感觉从哪里来呢?
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
1.职业倦怠症好发的高危险职业群有哪些?
据专家表示,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这类助人的职业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倦怠。不过,压力过低、缺乏挑战性的工作,由于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无法获取成就感,而产生职业倦怠。
2.找对工作了吗?
由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赶紧找到一份工作会漫无目的地四处撒网,最后糊里糊涂进入职场工作,根本没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往往等到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好像入错了行,这种严重职业错位的情况,长期延续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
3.天生性格就容易倦怠?
自我评价低、凡事追求完美主义、A型性格、外控性格等都容易受到职业倦怠症的折磨。A型性格是一种“工作狂”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情绪急躁,进取心强,在外界看来好像冲劲十足,就像永不断电的长效电池,实际上身心状况超支付出,而易导致身心的倦怠。
4.工作内容和职场环境失衡了吗?
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资待遇不合期望、职场的人际关系疏离、强烈认为组织待遇不公或是和公司的理念不和,都会变相引发职业倦怠症。
二、工作倦怠包含如下行为特征
个人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
刻意与和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是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并且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
怀疑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并没有什么贡献。
调查结果表明,这一现象在中国也已经逐渐显现,并且存在以下几点“倦怠”特征:
70%的中国职场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
女性的工作倦怠程度要明显高于男性;
本科生最容易滋生工作倦怠;
工作不到4年的人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
民企工作倦怠情况最为轻微;
人力资源从业者工作倦怠程度最低;
政府、公共事业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
职位越高,工作越不倦怠。
由于自身努力工作却不一定能在物质或者精神上得到相应的回报,对单位内部的沟通状况不满意,感觉组织不够公正,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以及对自己的直接上级的管理方法和风格不满意等原因,是导致出现职场倦怠的几大主要原因。
三、如何才能走出职场倦怠期?
产生工作倦怠,从组织层面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
工作分析不到位,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遇到职责界定不清时就临时抓人来做,用部分人的努力和贡献掩盖了另一部分庸才;
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或指标设计不合理,量化程度不够,不能客观体现绩效,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儿;
绩效结果应用不科学,和薪酬结合比例不大,不能奖勤罚懒;和培训及职业生涯规划脱节,员工看不到前途;
用人机制老化,能进不能出,唯资历论,人才上不去,庸才汰不出;
企业价值观不清晰,宣贯不到位。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合理的计划和方法,能够帮助自己从职场“倦鸟”变成正能量“天使”。
1.从多角度更客观地评价自己、欣赏自己,冷静思考自己在工作中发挥的价值。
不能让你的忙碌变成以后总习惯,在繁复的短期回报不明显的状态下,麻木了对工作的热情。忙碌只是一种习惯。如果真的状态太差,不要轻言放弃,一个短休和张弛有度的调整,或许能够帮助你重整旗鼓,再度投入工作。
2.做好时间管理,使工作条理化。
因为一张明确的日程表往往可以帮助你从一团乱麻中理出一条主线,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成就感的同时,更不容易让人迷失在一堆任务和工作当中失去了方向。
3.注入资源,增强实力,用“充电法”激发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对内增加个人的专业技术资源、可以通过补充知识来实现;对外增加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资源,比如建立同相关资源之间的人际关系脉络,获得工作上的信息;与自己的朋友、同事和家人经常保持联络,从他们的关心和鼓励当中吸收能量。
4.时常进行心理自测,摸清职业倦怠状况。
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完全没了兴趣,就要重新慎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工作。
其实,拯救职场倦怠的“药剂”真的有很多,可是如何搭配服用才能行之有效,则是必须建立在企业的用心和员工的自信自觉之上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职场倦怠千万不可倦怠,问题发生时切忌累积拖延,不能隐瞒不报;多和员工沟通,不能自顾反省;不断吸收新鲜,才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换血”,每天清晨饱满地面对镜子中微笑的自我,在工作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兴奋点,顺利走出职场“倦怠期”。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