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主管_由谷歌“猜画小歌”小程序数据暴跌,总结出5个拯救方法
谷歌出品的小程序“猜画小歌”最近着实火了一把,第一时间就尝鲜体验的我被震惊到了:一方面叹服于Google AI的神经网络技术,另一方面则是摸不清谷歌这次的路数。
众所周知,微信拥有一套无可比拟的熟人社交网,所有微信体系下的运营,都在竭力利用这一资源来达成目的。而这次的“猜画小歌”却是小程序中的一股清流,手握技术吸引力和公司声望吸引力的天然优势,竟然没有对强社交下手,分享只是分享画作,排行榜只有全网排行,处处避着社交,这个设定让人看不懂。
此后微信朋友圈和各个群中都被刷屏,各媒体也开始吹捧,当时去看了眼微信指数,果然飙升直逼天际。但隐隐心有不安:没有社交的联结,真的可以持久吗?
果不其然,今天再看,热度暴跌。
“猜画小歌”的成功难以复制
“猜画小歌”发布前期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不认为其中有太多可以借鉴的价值。
它的成功有这样几点原因:
1. 公司具有“被动聚焦力”,自带光环和流量
谷歌这个名字自带光环,稍有动作就会引起聚焦。即便谷歌不在推广上下太多功夫,也自然会有大量业内外KOL主动为其“背书”。而这种“被动聚焦力”是多数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不努力发光,又有几人能在产品的海洋中注意到你呢。
2. 新概念与游戏的结合,双重吸引力
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概念这两年被炒得火热,但普通人对其认知却仍停留在相对陌生的阶段,对它的应用场景更是了解甚少。如今在微信中就能体验到神经网络的神奇魅力,还是结合猜画游戏的形式,有谁不想与AI斗智斗勇,一决高下呢?
说起AI,谷歌在该领域早有布局,拥有业内领先的技术。如今我们看到的这款小程序,是其数年前一款同类型网页端产品的延伸,正因为那款产品收集到了5000万幅手绘数据群,才调教出了能识别345幅画作特征点的“猜画小歌”。这种技术的沉淀是多数公司在短时间内难以赶超的。
试想如果AI“笨得要死”,画得再好也猜不出,即便游戏形式再新颖,又有谁能玩下去呢。
3. 百玩不厌的猜画游戏,童心四溢的页面设计
猜画类游戏从综艺玩到聚餐、从线下玩到线上,是早已得到市场证明的热门游戏形式。除了猜答的过程,看着这些出自“灵魂画手”的搞笑图画,想起儿时画简笔画时的感觉,心灵也能得到放松吧。可爱轻松的页面设计,也与游戏内容非常搭配。
4. 精心雕琢的文案戳中人心
谷歌在中文本土化文案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如:当猜画失败后的分享页面,会提示“大家来评评理,xxx画的是不是xxx”,非常满足用户此时的心境:我画的很认真但AI就是猜不出,这不是我的锅。同时在潜意识中也触发了用户分享给朋友评理的欲望。
整体来看,除了游戏形式和细节上的把控,公司声望和前沿的科技实力,才是“猜画小歌”成功的真正原因,而这种软硬实力是难以靠技巧在短时间内模仿的。
“猜画小歌”的失败值得警醒
“猜画小歌”在被迎上浪尖三天后,热度出现暴跌。这种“前一秒举高高,后一秒遭冷落”的情景是可以预料到的,它的内容形式和传播形式决定了这种局面的产生。
在形式上,“猜画小歌”是一款单人猜画类游戏,它吸引人的点在于猜画游戏与AI的结合,与人工智能合作猜画,这足够吸引许多人来尝鲜。也正因这一点,相比传统的猜画类游戏,“猜画小歌”的持久趣味性大打折扣。
一方面,少了与真人合作的不确定性。在通关一幅画之后,用户就已经知道,怎样画AI可以猜出来;另一方面,题库数量较少,只有345幅,用户在体验中会不断刷到之前画过的题目。这就像参加考试不断碰到原题,还对答案烂熟于心,用户很难感知到刺激。
在传播形式上,它违背了微信平台传播的最强法则——强社交。
顺应用户在社交中的心理需求,可以刺激用户在产品中投入更多时间,甚至对产品进行传播。谷歌在“猜画小歌”这款产品的社交属性上极其克制。在分享功能上,有对用户心理的揣摩顺应,但没有明确的正向奖励;在排行榜方面,也仅有上榜难度较大的单局猜画数排行榜,不利于对用户“小目标达成”的正向反馈。
总体来看,“猜画小歌”在社交方面表现十分优雅,但想“站着把钱挣了”,即便对于谷歌这样体量的公司,也并非易事。
这5个功能,可以使游戏类小程序存活更久
1. 巧用排行榜和数据统计
排行榜是刺激用户持续体验游戏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满足了用户攀比和竞争的心理。游戏数据统计则是另一相辅相成的利器,每个人都喜欢投入即有产出,每次游戏体验都被记录,这让用户觉得自己在游戏中的付出没有丁点浪费。
比如“猜画小歌”的排行榜,完全可以分为全球总排行和好友排行,两类排行中又可以分化各排行指标,如总猜画数、单局最高猜画数、本周最高猜画数、单次猜画正确用时等。通过用户与好友或全球玩家的竞争,来刺激游戏中的时间投入。
2. 线上同步PK
PK同样是利用了用户攀比和竞争的心理,利用这一心理的问答类产品和游戏类产品层出不穷。如果“猜画小歌”能加入好友对抗或在线随机匹配对抗的功能,可玩性会更高,具体形式可以为比谁的画AI首先猜不中,也可以通过两人画10幅,比谁用时最短,消除部分词汇不会画的偏差。
3. 分享+挑战,看看AI和好友谁更懂你
猜画小歌的分享核心是分享有趣画作,但其中缺乏其他动机。可以考虑与挑战这一动机进行结合,设计出新的分享形式。一种基本形式是顺着游戏设计流程:游戏结束后分享链接,好友可以通过链接重新挑战你挑战过的关卡,看AI能猜中多少。
另外也可以采用AI猜画+人类猜画结合的形式:让好友20秒内来猜你刚刚画下的图案,看看哪些好友比AI更懂你,再结合排行榜,列个懂你的人排行榜,就更有意思了。人们习惯于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判断,也向往在对方心中拥有更高的地位,利用测评的心理,无论对于分享者还是参与者,都有足够的动机。
4. 分享+复活,满足沉没成本模式
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时,不仅要看做后是否有好处,还会看过去的投入付出是否会失效,这种不可回收的付出被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游戏中和答题类活动中也时常利用到这一点,当你挑战失败后会提示要不要看广告复活一次?要不要分享到群复活一次?往往当距离阶段性奖励就在眼前时,用户会考虑复活一次让前面的努力不要白费。
如果分享给好友,好友通过链接点进游戏也能获得一次复活机会,接收分享消息并不是耽误好友时间,而是对他有益,那么分享阻力又会再次缩减。
5. 极致难度与神秘奖励
《头号玩家》相信许多朋友已经看过了,游戏制作人在游戏中埋藏巨额财产,第一位找到三把钥匙的玩家一人独享,引得全球玩家激烈竞争。这对于我们制作产品同样有启发,应用到“猜画小歌”这款小程序中,我们前面的四点可以增加游戏可玩性,增强好友间的交互、竞争,但对于实力强劲、志在刷榜的玩家来说,没有太强的吸引力,那么这一点就是针对这部分玩家设计的。
开发商可以发布一个声明,全球第一位单局通关345幅画作的玩家,可以获得谷歌颁发的“猜画小歌”全球第一人奖杯,并附赠神秘大奖,相信这一噱头会让核心玩家通宵达旦的刷榜吧。
虽然我们认为,谷歌这次制作的小程序只是一个简单尝试,并不能代表谷歌不懂微信,不懂得利用强社交,但稍作改良就能保持热度,获取源源不断的数据用于调教AI,何乐而不为呢?
青瓜传媒发布。
噢!评论已关闭。